今天刷到一組趙露思的活動照,本來一襲豆綠色抹胸裙搭配白色開衫,頭戴蝴蝶結又甜又美,還是那個最美的三公主。
只是這照片的角度和構圖太虐了,整個人被拍的又矮又小,確定沒有得罪攝影師?
再仔細一看,職業病又犯了,這小腿怎麼有點粗還外翻呢?
不過感覺還蠻親切的,這不是小編我的同款小腿麼,而且我的更粗……
更悲催的是不僅小腿粗,還有一雙粗腳踝,不忍心看自己的腿,因為分不清腿在哪,腳在哪,實慘!
周末興致勃勃地跟朋友去逛街,想去買一雙今年人手必備的馬丁靴。
只是連著試了十幾雙,試到最後心如死灰!
腳踝太粗了,穿上厚的打底褲的我的小粗腿,根本塞不進靴子裡去啊~~~
為什麼會腳踝粗?
正常的粗腳踝是因皮下有柔軟的脂肪組織,表明跟腱更健康,腳部及下肢結構完好,更有助於保持身體平衡,走路更加穩健。
但有些人的粗腳踝不是真粗,是浮腫。
正常的腳踝內側和外側有明顯的線條,內外踝後方的小腿肌腱連接後腳跟處,有明顯的凹陷。
如果這里凹陷不明顯,按壓一下,很容易按下去,就是浮腫了。
一般有扁平足、膝超伸的人,因小腿肌肉代償,很容易出現腳踝浮腫。
走路姿勢不當,比如踢著走,身體前傾,腳跟上提,臀部肌力不足引起腰部代償,也會引發腳踝粗壯。
那小腿外翻如何自測呢?
在鏡子前自然站立,觀察小腿形態:膝蓋和腳踝不能並攏,小腿肚向外翻轉,伴隨大小腿過度內旋,膝關節向內轉動,在足內踝到膝內側之間形成O型。
而且,這樣的小腿形態下,會伴隨足外翻,觀察自己的鞋子,會出現鞋子外側磨損嚴重。
除了小腿外翻,小腿粗和粗腿類型一樣也分為以下幾種:
1、脂肪型。
全身胖則腿粗,小腿同理。可以試著小腿肌肉發力緊繃,如果捏起厚厚的肉肉,即使脂肪型小腿粗。
改善方法:全身有氧運動 局部塑形,重塑小腿纖細線條。
2、肌肉型。
小腿肌肉線條明顯,發力緊繃後,捏到的是硬硬的肌肉,即為肌肉型小腿。就是肌肉很結實,有明顯的肌肉線條。
改善方法:平衡肌力,改善日常不良行走、站立等姿勢,愛美的小仙女少穿高跟鞋,配合拉伸訓練,美化肌肉線條。
3、復合型,脂包肌。
大多數人的腿粗都為肌肉肌肉 脂肪的混合型,也稱「脂包肌」,肌肉含量較高的同時體脂較高。
改善方法:融合訓練,合理飲食,適度按摩松解小腿肌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日常行為模式。
4、浮腫型
因為小腿離心髒的距離最遠,受身體重心的影響,必須承受全身重量,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血液回流狀態比較差,久坐或久站,水分淤積滯留,容易浮腫。
很多人肯定會有這樣的感受,早上出門舒適寬松的鞋子,晚上回來感覺擠腳,其實這也是水腫的症狀。
改善方法:避免久坐或久站,多做做一些拉伸動作,拉伸雙腿線條,消除雙腿腫脹,重塑小腿纖長形態。
下面分享一組小腿訓練,改善小腿外翻形態,辦公室快速瘦出小鳥腿,同步拯救粗腳踝,已經偷偷給自己安排上,堅持一個冬天我也要有小鳥腿。
動作一:小八字蹲起
做法:
准備一塊瑜伽磚,或硬紙盒。
1、站立,收腹,脊柱伸展,雙腳分開與髖等寬。雙腳腳尖外轉45°,膝關節指向第二根腳趾。將瑜伽磚縱向放於小腿中間,小腿內側主動夾靠瑜伽磚。
2、呼氣,緩慢屈膝,吸氣,上提胸腔,再次呼氣,臀部收緊夾向身體中線,起身向上,小腿主動夾靠瑜伽磚,還原站立。
注意:屈膝時,保持膝關節指向第二腳趾。
3、動態完成20次*3組。
動作二:李哲美腿法
做法:
1、靠牆站立,保持收腹,臀部、肩膀靠近牆壁,雙腳放在適當的位置,並與牆壁保持一定的距離。
2、隨吸氣,身體緩慢下蹲,雙腿自然並攏。
3、停留在雙腿並攏的位置保持3秒。
4、隨呼氣,腳跟踩地,雙腿保持並攏,向上立直。
注意:在立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使大腿內側肌肉向內收緊。
5、重復完成20次*3組。
動作三:收緊軟化小腿肌肉
做法:
1、面向椅子站立,手扶椅子,雙腳向後走,腳尖超過臀部。
如果弓背,雙腳向前移動,保持脊柱伸展。
2、重復做4步:
屈膝,伸膝踮腳;
腳跟落地,努力抬前腳掌。
感受小腿深層肌的收緊感,小腿表層肌的拉伸感。
3、重復完成8個8拍,內層收緊 外層軟化,真正練出小鳥腿!
每天午休、睡前抽空做3組,一周有驚喜哦。
動作四:消腫瘦小腿、腳踝
做法:
准備一塊擦腳布疊成1cm厚度放在腳底外側。
1、坐立,雙手扶膝,膝蓋不動,腳底外側抬離毛巾。
2、呼氣,大腳趾壓地,腳掌外側上抬離開毛巾。
3、吸氣,放鬆落下。注意全程保持膝蓋穩定。
4、重復20次*3組。
每天睡前完成,堅持一個冬天,瘦小腿、瘦腳踝、消腿腫,一周後觀察鞋子外側磨損減輕。泡完腳做效果更好哦。
遇到練習問題及時留言,避免瞎練踩坑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