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還有四十天左右,就是立冬節氣了,說快也快,隨著節氣的變化,晝夜溫差大,氣溫逐漸降低,尤其這幾天,又下起了小雨,夜裡的溫度,已經降到了十六七度,對於我這種怕冷的人來說,關閉窗戶,蓋緊被子,才能感受到溫暖,人們常說秋季「貼秋膘」,多吃大魚大肉,補充體內脂肪,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瘦了當然要補,但也不是瞎吃,80歲老爺爺教我這樣吃,補中益氣,強筋健骨,身體暖和,手腳不再冰涼。
老爺爺是遠近聞名的「吃貨」,對於保養自己有一套,一年四季,早晨堅持用涼水洗臉,生冷的食物不吃,剩餘的炒菜不吃,堅持有氧運動,鹽攝入量也不高,每年的冬季來臨之前,都會給自己准備幾道食譜,美曰其名「貼秋膘」,一起來看看,老人家是怎麼吃的,能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1、魚羊鮮
魚羊鮮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把鯽魚和羊肉燉煮在一起,切一些白蘿卜,中和一下羊肉的腥膻味,出鍋之前,再放幾粒枸杞,來達到促進免疫、抗衰老的效果,此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鮮香醇厚。
鯽魚下鍋之前,要把兩面煎至變色,放入帶皮羊肉,鹽、蔥姜、料酒、蘿卜,小火慢燉,連悶帶燉,等火候充足了,放香菜、白胡椒調味,魚肉加羊肉組合,得到了一個「鮮」字,其味鮮美,令人陶醉,冬季來臨之前,食用這道魚羊鮮,儲存體內的脂肪,手腳不再冰涼,還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2、四季豆炒豬頭肉
鹵豬頭肉大家都吃過,鮮香醇厚,肉質松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口感,讓它一度成為最佳的下酒菜,整理好的豬頭肉,用來和四季豆炒在一起,葷素搭配,味道相當的不錯,一盤香香的,下酒又下飯,我能連吃三碗米飯,喜歡重口味的,還可以放辣椒。
做法非常簡單,就像平常炒菜那樣,起鍋燒油,放蒜片爆出香味,接著倒入四季豆,用中小火煸炒,炒至斷生,放入切好的豬頭肉,烹入調味品,適量食鹽和生抽,再次翻炒兩分鍾即可出鍋,如果感覺乾的話,可以沿著鍋邊,少量淋點開水,避免燒干鍋。
3、蘿卜燉牛腩
牛肉是冬季禦寒必吃的肉類,它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蛋白質,胺基酸比豬肉,更接近人體的需求,有補中益氣,強筋健骨的功效,長期吃牛肉的人,對比不吃牛肉的人,身體素質明顯不一樣,牛肉不適合烤著吃、燒著吃、熏著吃、醃著吃,會破壞本身的營養物質,牛肉最適合燉著吃。
牛腩最適合燉著吃,燒一鍋開水,放入蔥姜和洋蔥,再放2顆八角,花十粒椒,2片香葉,2片陳皮,放食鹽調味,放入牛腩,小火燜煮一個半小時,放入白蘿卜以後,再燉半個小時,即可出鍋,連肉帶湯,鮮美的很,可以少放點辣椒油,當成早餐吃。
4、紅燒肉
「少著火,多著水,火候足時它最美」,小火慢燉是紅燒肉的精髓,紅燒肉有很多種做法,帶皮五花肉先焯水,再小火把冰糖炒融化,放肉塊上色,放八角、桂皮、香葉,倒入2勺紅燒老抽,2勺生抽,加水大火燉開,小火燜煮四十分鍾,再用大火收汁,也得十分鍾左右,肥而不膩,軟糯香甜真下飯。
5、黃豆燉豬蹄
燉好的豬蹄,軟糯可口,鮮香美味,最適合下飯了,每當天冷的時候,我就會抽空燉上一鍋豬蹄,小火慢慢煨煮,把營養精華都燉出來,豬蹄加黃豆,有氣血雙補的功效,能夠有效滋養身體,補充能量,大量的膠原蛋白,對皮膚還有好處。
在廚房呆的時間久了,確實總結了不少心得,老爺爺不懂什麼養生大道理,平常的飲食很規律,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水分補充得多,大魚大肉把握的剛剛好,想要抵禦嚴寒的侵襲,記住多吃以上幾種肉,補中益氣,可以令身體暖和,手腳不再冰涼。
禁止抄襲,我是小食味,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麵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