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莎盛典,星光熠熠,群星爭艷。
每一位參加的明星都精心准備,盛裝出席。
只是到奚夢瑤這里,畫風變得特別快,
包裹在緊身禮服之下,整個人看起來特別豐滿,肉眼可見地發福了。
還沖上了熱搜。
有人調侃,跟現場的何穗比起來,過去的超模範兒,已經消失不見了。
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
是不是又懷孕了?
畢竟前段時間,有媒體曾拍到何猷君陪她去醫院做產檢的畫面。
還有一組孕味十足的照片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雖然沒有正式官宣,但這種種跡象,已經看出二胎來了,等待官宣哦。
畢竟,婆婆「賭王四太」梁安琪在談及兒媳婦產子時,就曾開玩笑說「至少生三個」,最好生出一個足球隊來。
而且,奚夢瑤與何猷君在綜藝節目中也討論過生二胎的問題。
不知道二胎後,婆婆會不會再大手一揮,獎勵5億豪宅~
自從維密大秀「驚天一摔」後,奚夢瑤就開始自帶熱搜體質。
與何猷君從戀愛、結婚到生子,一直在媒體、綜藝上「全方位直播」。
雖然一直在秀恩愛,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看好這段差距懸殊的感情。
而且,那套向太宣布獎勵給兒子兒媳的5億豪宅,被網友發現房產證上並沒有奚夢瑤的名字。
一直被質疑,一直想證明。
在《幸福三重奏》里,兩人瘋狂撒糖,就像一對熱戀中的小情侶。
何猷君叫奚夢瑤寶寶,奚夢瑤叫何猷君老公,大家也看到了「豪門公子」的另一面,在奚夢瑤面前像個「人形掛件」一樣超級黏人。
雖然一直被嘲:豪門媳婦不好當,但奚夢瑤明確表示:自己嫁給的不是豪門,而是愛情。
靜靜等待好消息~
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媽媽,孕期都要面對身體很多變化。
一、孕後的你要面對哪些變化?
媽媽們懷孕後,為了寶寶的健康,需要攝取各類營養物質,而且這個度很難把握,生怕自己少吃一點,會影響寶寶的成長,於是,很多媽媽會發胖,身材走樣。
孕前沒有運動習慣,孕期更不想動,還有人等卸貨後,發現寶寶體重正常,孕期吃的各種營養全到了自己身上。
悲催的是,還特別難減,看著原本的小細腿變成大象腿,小蠻腰被一層一層的肉肉裹著,無奈又難過!
准媽媽要注意,整個孕期體重增長控制在 12kg 以內即可。
說得再簡單點,「半斤八兩」就是每周體重增長的范圍。
身材的變化是一方面,隨著孕肚的增長,肚子向前頂出,身體為了維持平衡,需要收緊背部和臀肌來抗衡重力作用,支撐不斷增大的孕肚,腰曲也隨之增大。
媽媽們會出現腰痛、膝蓋痛等不適,一部分媽媽一打噴嚏就漏尿的小尷尬。
而且,寶寶出生後,身體在一段時間內會維持孕期習慣,繼續保持這樣的體態,還要照顧寶寶,身體沒有恢復,腰痛如影隨形。
再加上產後腰腹部肌力薄弱,媽媽們在抱寶寶時,並沒有依靠腰腹力量來正確抱娃,而是藉助頂出去的骨盆來支撐寶寶的重量。
於是,很多媽媽們都是這樣的抱娃姿勢:
形成了骨盆前移的體態,也就是站立時骨盆的位置超過了外腳踝、膝關節,同時膝蓋向後蹬形成膝超伸,也叫懶人站姿。
有人說,這不是骨盆前傾嗎?
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骨盆前傾是骨盆向前的傾斜角度過大,而骨盆前移是髖關節的向前平移。
1、骨盆前傾。
不能判斷的小夥伴這樣自測:
靠牆自然站立,自測下背部與牆壁之間有一個手掌的空間,大於一掌視為骨盆前傾,大於一拳為嚴重的骨盆前傾,醫學上骨盆傾斜5度-15度之間都屬於正常。
注意:如果臀圍比較大,可以將雙手拇指、食指比作三角形放於腹股溝處,使其垂直於地面幫助找到骨盆中立位。
骨盆前傾體態下,因腰曲增大,會形成小肚腩,引發腰痛,形成下半身肥胖。
2、骨盆前移。
對鏡觀察,有沒有這樣站:髖關節向前過度推出,整個人形成一個大大的C型。
長期保持這樣的體態,不僅會引發腰痛,還因雙腿形成膝超伸形態,形成大腿粗、小腿壯的腿部不良形態。
而且,膝超伸的腿部形態需要過度收緊股四頭肌來維持身體平衡,引發小腿後側肌肉緊張,降低了踝關節的足背屈能力,在下蹲或下台階動作中容易出現膝關節活動代償。
長期保持膝超伸站姿會引發膝蓋痛,形成扁平足;同時因膝關節過度突出,身體為了維持平衡,會形成X、O型腿。
當然,這樣的體態也不是媽媽們專屬。
很多小夥伴天天如此卻不自知,比如這樣逛街,這樣等車~
腰痛不痛不得而知,但一眼看去,大腿粗、小腿彎、pp扁平、小腹凸,真不好看!
二、如何把大肚子拉回來?
這樣的體態堅決不能忍,要改變,首先要把突出去的骨盆拉回來。
下面的動作堅持練,有效調整骨盆狀態,改善膝超伸,大腿前側凸出、小腿後側突出,助你重塑挺拔身姿,緩解身體慢痛,重獲筆直雙腿。
動作一:弓步起降
做法:
1、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弓步跪立,保持收腹,脊柱伸展。
2、一隻手放臀部,一隻手放腹部,帶動骨盆向後轉動。
3、呼氣,向上站立,感覺臀部用力收緊。
4、吸氣,落下。重復20次,做3組。
注意:保持骨盆始終端平;如不穩定,可以單手扶牆完成。
功效:強化腹臀與膕繩肌,調正骨盆,改善重心前移、骨盆前移。
動作二:滑動臀橋
做法:
1、仰臥,毛巾放於腳跟下方。腳掌回勾,腳跟拉動毛巾靠近臀部。
2、隨呼氣,臀部向上抬高。感受後腰不痛,臀部和大腿後側都很酸痛就算做對。
3、完成20次*3組。
4、也可屈膝、抬臀一步完成,呼氣向上、吸氣向下,更加酸爽。
注意:腳跟壓毛毯,保持腳掌回勾;不需要抬起太高。
功效:增強膝關節的力量與穩定性,糾正膝過伸的體態習慣與姿勢模式
動作三:
做法:
1、俯臥於墊面,雙手放於身體兩側。腹部收緊,肚臍上推至背部。
2、右手上抬、後伸並內收,感受背闊肌、小圓肌發力。
3、對側腿上抬,感受臀部發力,手臂、上抬腿一起內收。
4、吸氣落下,呼氣上抬,完成8個8拍*3組。
功效:強化後功能線,改善骨盆前移
其次,針對性的訓練是一方面,日常改掉不正確的站立行走習慣也很重要。
久坐不動會導致腹股溝處肌肉無力,在抬腿的動作中會造成骨盆的向後轉動,形成彎腰駝背的姿勢。
日常多做一些強化腹股溝處肌群的訓練,幫助骨盆在行走中維持中立位。
站立時,保持脊柱伸展,挺胸收腹。不要過度繃直膝蓋,自己感受微屈膝即可,同時保持耳、肩、髖、膝、踝在一條直線。
也可以想像自己頭頂有一根線牽著,這根線從頭頂、骨盆搭配腳踝在一條直線,讓你時刻提醒自己維持身體的最佳體態。
減少低頭玩手機的時間,也不要為了舒服,一站就把肚子頂出去,可以想像後背有一面牆,感受後背與牆壁之間有一個手掌的空間。
其實,很多時候你與好身材、好體態,只差一個長期保持的好習慣。
點擊下方卡片,跟著超模私教一起進入《美媽產後塑形課》,幫助媽媽們做好產後修復,身材重塑,平衡心態,陪著寶寶一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