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用伏地挺身和臥推練胸肌,1年後胸肌會變成什麼樣子?
胸肌是最典型的「門面肌肉」,練好它可以快速讓身材提升一個檔次。因此,如何快速練出胸肌也成為了許多健身初學者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對於徒手健身者來說,他們鍛鍊胸肌的方法主要以伏地挺身為主。對於在健身房鍛鍊的健身者來說,他們會選擇槓鈴臥推來鍛鍊胸肌。這兩種鍛鍊胸肌的方法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從表面上看,伏地挺身和臥推是兩個非常接近的動作,都可以很好的鍛鍊到胸肌,只不過一個推起的是自己的身體,一個推起的是槓鈴。但是,如果進行深入討論,伏地挺身和臥推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伏地挺身要求全身緊繃保持一條直線,能夠同時對上肢和下肢起到不錯的鍛鍊效果。臥推需要訓練者把精力集中在槓鈴上,更加傾向於上肢的鍛鍊。另一方面,由於臥推時背靠著凳子,肩胛骨的活動范圍會受到限制。槓鈴的重量從雙手開始,止於肩關節,所以對肩關節的傷害率更大。相反,伏地挺身對肩關節的傷害率就要比臥推小。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在用力推一輛小車的時候,他會非常自然的收緊肩胛骨和上背部肌肉去推,而不會採用平板臥推的方式去推。再說得通俗點,伏地挺身更加貼近生活。
伏地挺身和臥推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個動作,長期進行訓練後會形成自己特有的肌肉外形。這種外形上的區別很難在一兩個月內被發現,但是延長到一年之後就比較明顯了。如果一年時間只做伏地挺身和臥推練胸肌,胸肌很可能產生以下3個區別。
第一,胸肌圍度上的區別。簡單點說,胸肌的圍度和推起的重量是呈一定比例關系的,推起的重量越大,胸肌的圍度相對而言就越大。標準的伏地挺身給雙臂施加的力量大約是自身體重的70%。即使一個人可以輕松完成比較多的標准伏地挺身,但他的臥推極限也是在1倍體重左右(前提是只做標准伏地挺身)。對於採用臥推訓練的人來說,1.3~1.5倍體重還是可以達到的。
第二,胸肌整體形狀上的區別。這里不是說方形胸肌和圓形胸肌,畢竟胸型主要由基因遺傳決定。由於臥推的重量可控,並且能夠改變平板凳的傾斜角度,所以臥推對胸肌上、中、下三部分的鍛鍊也會更合理,胸肌整體上也會顯得更飽滿。
第三,伏地挺身練胸肌的缺陷。毫無疑問,伏地挺身可以練出不錯的胸肌,但是通過觀察那些只進行徒手訓練的健身者後,你會發現他們上胸肌都會顯得很單薄。如果說得過分一些,那就是相當於沒有。如果想要調整這種外形,只能嘗試多種伏地挺身了。
最後,如果換作是你,你更喜歡伏地挺身還是臥推?臥推可不可以完全替代伏地挺身練胸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