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類明星屢屢現身直播間賣貨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2020年,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原定的工作生活都被徹底打亂,不得不接受突如其來的變化。
娛樂寒冬下,身處資源搶奪大隊的各路明星,註定要面對一個代言不如帶貨的時代來臨?
明星出馬,個個撐爆帶貨江山?
幾年前,演員劉濤錄制一檔旅行綜藝時,曾因面面俱到的行李箱登上過新浪熱搜榜,當時的淘寶甚至流行過一陣子劉濤同款風潮。
終於,這位帶貨女王終於得到了官方認證,阿里巴巴甚至貼心地給她准備了工牌。
面對自己的首秀,一貫認真的濤姐還請來了因魔性表情唱歌引發熱議的另一位濤姐——演員劉敏濤助陣。
這場直播最後的交易總額破1.48億,當晚有超過2100萬網友在線觀看。
對比數據充分說明了濤姐的首秀有多麼成功。
明星的帶貨能力,不斷的驗證著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為明星開辟了新的致富之路。
很快,就連著名的湖南台主持人汪涵也下場了,有薇婭賣火箭的先例,直播上賣汽車更加不值一提。
定金2萬元設定不可退,鎖定訂單是1.28億元,5288個試駕權。可謂涵哥出馬,相當能打了。
老幹部汪涵給包郵下了新定義:
網際網路的風潮都是一陣一陣,玩過VLOG後的明星們,紛紛在疫情”失業”危機下選擇新的生存方式。
有意思的是,常態模式是加入全網人氣最高的薇婭、李佳琦直播間互動賣貨。
因為翻車事故越來越多,影響到了口碑和商業形象,也看到了直播間里巨大的商機,更多明星開始選擇親自下場,呈現出現場直播的綜藝性。
網友既能得到娛樂,又買到了滿意的商品,何樂而不為。
大風一吹就刮錢,明星主業轉直播?
淘寶直播官方作出統計,僅4月份參加直播的明星,規模和時長相當於全中國一年拍的電影。
這下可不誰都想”偶買噶”了!
輕輕松松直個播就掙錢,不用在片場過著日曬雨淋的生活,選擇代言,還不如去帶貨。
再看劉濤戰績輝煌,原因真的在於”首秀”嗎?
1、接地氣
濤姐一出現,立馬讓”關掉濾鏡”,舉著一把小電扇吹,嫌棄直播間太熱了。
不賣人設,就跟你超市遇到的大媽一樣,”這東西怎麼這樣擺”,”來看一下,這個比較便宜”。
直白,不夸張,濤姐只是你身邊一個熱心快腸,替你仔細打算的大姐姐。
2、專業
想要直播成功,不是輕輕松松端坐那裡,隨意笑笑就行。
為了這次直播,明星也失眠了。
職業固然不分貴賤,直播間的錢好掙,但是也要用專業來掙。
她比助理對商品還熟悉,各種價格信手拈來。更打動人,吸引目光的,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談選品和使用感。
比如小龍蝦,她就說最想知道,小龍蝦是不是新鮮?
解說商品,細致到連湯汁重量都介紹到:
這可不是尬聊,因為濤姐跟著說了,吃完蝦後還能用湯汁煮麵,味道同樣很好。
這就很符合消費者的心理了。激發購買欲無非就是,讓我相信這個東西是真的好,夠了。
發現有人下單後還沒有及時付款,助理提醒不付款就要踢人!
這時濤姐說了,怎麼能說踢人,來的都是客。
沒有隻為賣貨的那種商業拚命,濤姐以她的真摯可愛,讓用戶為她買單。
這樣拉好感的操作,更是妥妥吸引了一波商家注意到劉濤背後的商業價值,何嘗不是一種新型代言手段。
限薪令升級後的娛樂圈,何去何從?
2020年,整個行業幾乎停滯的情況下,限薪令再下升級版,明確”需進一步調整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過高現象。”
似乎解答出短期內為何這麼多明星紛紛做了網絡主播。
共客時艱的環境下,明星也是”失業”情勢所迫下做出的選擇,短期內,直播能更好地激活觀眾的記憶點,甚至能爆發真性情的閃光點,維持住身價。
利用自己拍戲、主持、唱歌多年積攢下的人氣來反哺帶貨事業真的好嗎?
曾經知名度最高的主持人李湘,徹底拋棄事業後,業務能力完全消失。
直播翻車事故常有,嚴重到涉嫌違法。
賣貨沒有那麼容易,過於輕視無畏就要要承擔連帶法律責任。
曾經的一線主持人,推薦一款絲襪時,甚至在直播間直接放話道”這個絲襪品牌,不知道在中國有沒有,反正在HK是有的。”
引起眾怒,嘲弄她成了一個沒文化的網紅。
公眾人物,尤其需要謹言慎行,徹底放棄原先的事業後,並非動動口就能掙錢,也需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
明星直播,利用業務能力的一次職業規劃
劉濤這次試水取得的巨大成功,代表了明星開始新的思路,如何利用自己的業務能力,拓展出新的事業發展方向。
不是只要一個明星出來賣貨,觀眾就買帳的。
首先劉濤展示出了真誠,講了4個小時至深夜,毫無冷場。她不像是個匆匆趕到直播間的客串者,製造幾個話題就了事。
曾經客串過,介紹起口紅流暢到一哥李佳琦也無法插話
網友特意整理出了直播間必買清單,不說了,大家都懂。
大到半價的海景房,小到龍蝦,買到網友都是真情實感認為價格確實優惠。
濤姐在直播間放話了,”你們需要什麼就給我留言,我去幫你砍價。”
別忘了她曬過的工牌,跟馬雲的阿里巴巴採取了長久合作,她是名正言順的官方商業策略合作人,也就是可以相信,干練精明的姐姐,確實幫你選好了。
這才是行業受限模式下,明星正確的自救方式。
如今的直播賣貨就像過去的電視購物變形體,現在的受眾看著更像一場徹底的娛樂真人秀。
要與觀眾開展即時互動的明星,壓力也更大。一個差池,就會引發一連串的不良後果。
電商時代下的明星,走出了一條:有作品,有口碑,通過直播吸粉,展現出優勢和人格魅力,維持住了熱度,加持了多重身份助力事業發展的新路。
演藝的生命力,延續到直播間里繼續比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