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九齡》豆瓣4.4分,古言改編劇為何正在被觀眾拋棄?
搜狐娛樂專稿(林真心/文)什麼叫「又糊又出圈」,大概說的就是《君九齡》吧。
播到30集豆瓣才開分,打分人數還不到一萬人,《君九齡》的評分僅有4.4分。
但一提到最近熱議的「古裝劇男主顏值越來越低」,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君九齡》的男主金瀚。
其實《君九齡》的「底子」並不差:原著小說書評高達9.2分,自帶一定受眾基礎,女一號彭小苒主演的《東宮》豆瓣也有7.7分,也吸引了一批「東宮女孩」。但正式播出後,觀眾對《君九齡》的反饋差評占了絕大多數。
《君九齡》「又糊又出圈」的尷尬處境背後,是古言改編劇的困境。曾經的市場「香餑餑」古言改編劇,正在被觀眾拋棄。
《君九齡》:
過時的古言套路,被群嘲的選角
《君九齡》改編自希行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彭小苒飾演的公主楚九齡經歷人生重大變故後改變容貌和身份,查清真相,最終成為一代名醫的故事。
近150萬字的原著,講是重生、復仇、大女主的故事,影視化改編後保留了換臉、復仇,但敏感的「重生」,改成了易容,這就引出了全劇第一個重大槽點。
劇中女主角從獄中被救出,醒後就從楚九齡變成了君蓁蓁的模樣,中間過程一筆帶過,女主也很快接受了被換臉這件事,開始計劃復仇。
復仇這條主線,放在《君九齡》原著問世的十年前,是非常帶感的,但現在已經不吃香了。從《回家的誘惑》到《楚喬傳》,觀眾看過了太多復仇故事,基本摸清了這一類故事的起承轉合。
和復仇同步「過時」的,還有古言小說言情+權謀的套路。
傳奇大女主君九齡,不僅經歷了換臉、重生,還先後有過三次婚約。劇中集齊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男性角色,偏執腹黑的前夫陸雲旗、溫文爾雅的翩翩公子寧雲釗、深情聽話的忠犬年下方承宇,以及桀驁不馴的青梅竹馬朱瓚,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可以在古言小說里當男主。
而這四個男性角色都對君九齡情深意重,可想而知,劇中的言情部分占了多大的比重。
故事主線是復仇,但古言的核心就是戀愛。所以女主既要搞事業,又要深陷多角戀,復仇主線又勢必牽扯到朝堂斗爭、權謀元素,需要燒腦,結果就是太多情感糾葛沖淡了復仇主線,權謀斗爭不夠燒腦,也不夠精妙,女主三兩下就能化解危機、指點江山,難免讓觀眾覺得像在「過家家」。
陳舊無新意的故事主線和套路化的類型雜糅,是《君九齡》被觀眾拋棄的根本原因。另一個勸退觀眾的點,在於男主的顏值。
「如果我中了彩票,我已經把所有錢拿出來給男主換臉」、「跟這樣的男主對戲 還真是辛苦女主了」、「為什麼又是美女掉進醜男窩!」……社交平台上網友們關於男主的評論,幾乎是一水兒的差評。
的確,情節弱智、故事老套的偶像劇比比皆是,但仍然有大批粉絲願意為了顏值追劇。可到了《君九齡》,看臉也沒法彌補劇情對觀眾造成的傷害了。
「古裝偶像劇的男主顏值越來越低」這一發現,又大大加快了觀眾拋棄古言改編劇的速度。
古言改編:
重復的套路,碼不起的大盤子
至於被拋棄背後,有內容層面的原因,也有市場風向變遷的影響。
「劇作套路就那麼多,故事已經完全沒有新意了。」編劇阿楚告訴搜狐娛樂,《君九齡》之類的古言小說,小到女主出身、人設,大到劇情走向、發展節奏,都有清晰的套路。
「復仇爽文的大女主,要麼罪臣之女,臥薪嘗膽;要麼就是一路尋找殺父仇人,抽絲剝繭摸到大Boss。性格的話,要麼就是小白花黑化,要麼就是殺天殺地混不吝,前者更多。」
「然後還得有個男主,這男主要麼是皇子,要麼就是皇帝。女主幫著他完成帝王大業,也報了仇,給自己的父親伸冤,這是家國同構的思路。」
在固定的男女主人設模板之上,還得繼續鋪展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愛情戲還得甜,甜到也不像個大女主。」
而劇情節奏發展部分,「第三集打小Boss、第五集立功、第六集翻身」,也都有跡可循。
最讓編劇小鵬受不了的是,這類劇集千篇一律的「借鑒」。「復仇故事也是從古典文學里抄抄抄,下了獄是《基督山伯爵》,找到殺父仇人是《哈姆雷特》,這些都土死了,所以說,這個類型都做爛了。」
在小鵬看來,不止是觀眾,就連創作這門的心思,也已經不在古言改編劇上了。「大家心思不在這件事上,就都知道有問題,但不想著解決方法。」
問題從何而來?還要回到2015年。
2015年掀起的IP搶購潮中,大大小小的IP都被賣出了好價錢。某影視公司負責人傑森,就是在這批熱潮中購入了大量IP。「當時是買了IP就覺得能賺,但現在是再不拍IP就過期了,急匆匆上馬。」
幾年過去了,市場風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期劇本改編過程中,由於話語權從影視製作方轉移到了視頻平台手中,劇本評估階段的「定級」也成了必要環節。懸疑題材、現實主義女性題材無疑是目前劇集市場上最吃香的,同質化的古言改編,難以脫穎而出。
在籌備期,積壓了多部大IP在手的製作方就要開始考慮「節衣縮食」,首先體現在演員選擇上,選秀出身的跨界演員和新人演員層出不窮,相較而言性價比更高,成了不錯的選擇。
時間緊張、經費壓力之下,古言改編劇從賣相上就稍遜一籌,無法取得較高的評級,也因此碼不好盤子。「影視投資和德州撲克的內在邏輯一致。優秀的選題劇本IP,說明你發了大起手底牌,碼到好的製片團隊和演員,說明拿到了優質的公牌。」傑森解釋道。
從前期製作時碼不好盤子,到播出後過時的故事無法再吸引現代的觀眾,主角的顏值也無法拯救審美疲勞,古言改編劇就此被市場拋棄。市場再一次印證了,好內容永遠是核心,創新也是影視行業的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