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一切有益於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業。 ——盧梭
教育自始至終都是個很嚴峻的話題。正如盧梭所說,的確,尊重孩子,不要讓他按部就班地去做別人安排好的事情。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降臨本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可為什麼千千萬萬的家庭因為孩子卻拌嘴斗舌?
「啟程」
《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是湖南衛視熱門綜藝,雷打不動的周五周六播出。汪涵也因為自己的演藝才華被眾人熟知。
雖然經歷過一段挫敗的婚姻,但是這並沒有磨滅他對婚姻的嚮往。《玫瑰之約》——汪涵與楊樂樂的合作更是給了彼此一個求之不得的機會。機緣巧合——工作使得兩人歡聚一堂。汪涵的細心體貼更是兩人能步入婚姻殿堂的「開門鎖」,他也曾在節目中發出告白。這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啊!
終於在2008年,這場愛情修成正果。有人說:愛情本就是相互彌補的,相互成全的——汪涵溫情脈脈,楊樂樂還有點固執已見,這樣的性格一柔一剛,恰好成就了他們。
「升華」
步入殿堂的他們,多年如一日的幸福。汪涵也在節目多次說道:有可能楊樂樂不是全天下最美的女人,但是楊樂樂一定是讓他覺得最舒服,最幸福的女人。
時隔六年,結晶——沐沐的出生讓兩人的感情再度升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楊樂樂。這是汪涵對妻子的表白。如今,沐沐已經跨入小學的校門,楊樂樂也無需每天形影不離地繼續圍著兒子打轉——她的復出更是讓粉絲滾石般的人終於落地——終於能再次看到魂牽夢繞的她了。
「平淡」
談到自己長時間隱退的原因,她也毫不避諱地說道:「孩子需要她,她也很喜歡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光陰似箭,所以隱退就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一般而言,媽媽在一段感情里付出的遠比爸爸多——「生育」好像就是一位妻子理所應當該做的事情。因為產後的情緒並不能及時緩解,有的人出現了焦慮傾向,更有甚者還患上了抑鬱症——迫於經濟壓力,迫於教育壓力,迫於家庭壓力等等。
楊樂樂作為一名知名主持人,再加上汪涵的知名度也是與其不相上下。如果說有經濟壓力是無中生有,可是她也沒有像黃花閨女那樣樂觀開朗。
她陷入了自責:對於自己的家庭關系,她並沒有處理好。在她看來,孩子至上。而在汪涵看來,家庭至上。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一丁點委屈,甚至飯菜都要「特殊化」。長此以往,這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小學階段,正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與樹立三觀的好時機。家長一手包辦的教育方式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
汪涵的那句「你是一個非常好的媽媽,但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妻子」。更是使得楊樂樂陷入沉思中。她反思自己:以孩子為重的他,確實忽視了丈夫的感受。也希望他能給自己一點時間來讓她調整自己的觀念。
「風波」
教育是很多家庭難以避開的一大矛盾。媽媽希望面面俱到、獨當一面,爸爸希望放任自流、順其自然。這樣的想法數不勝數。
蒙田曾經說過:「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毫無意義可言」。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告訴他們這個應該怎麼做,那個應該怎麼做,那必然會磨平他們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他們會養成一種習慣——我不用自己探索,媽媽會告訴我的。他們的動手能力在無形中被抹殺了。
「尊重是相互的」。在一段成長歷程中,父母是最好的榜樣。你必須先會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你。如果不經其事先通過的安排無非是在操縱他,推己及人,我們不喜歡被操縱,那他們又何嘗會喜歡呢?
雖然:「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並非統治作用。「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能夠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保持他們最純真的能力,我們不是孩子,不明白他們心中所想。所以給他們一點自由,讓他們在這片藍天中自由翱翔。
「溝通」
要明白:「孩子並不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想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本沒有錯,但是過度抹殺他的天性就是父母的過失了。執子之手還與子偕老呢,孩子本就是自己和所愛之人的結晶,先有丈夫才會有孩子。
要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想法。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說服對方;如果你是錯的,就要學會接受對方。相比於盲目爭論,這才是更正確的溝通方式。我們不能自認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哪哪都對,要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與想法。
「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給自己一點時間,給對方一點時間。相信他們在嘗試溝通的前提下,也會培養出光彩照人,眾人矚目的沐沐。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