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爾冬升終於不再孤獨了。
隨著新一期節目的播出,熱議話題出現在了趙薇的身上,猛不丁就一改前幾期隔岸觀火的架勢,開始直擊要害。
薇姐觀戰時的微表情,都能給台上的部分演員上堂生動的表演課。
節目之所以一再刷新著流量度,除了郭敬明經歷宇宙級的圍剿、爾冬升扎心流量們、陳凱歌一字一頓的big surprise外,綜藝展現了當代影視圈的生態環境。
野心勃勃的95後們
還記得吧,郭敬明被圍毆的導火索就是他給才不配位的何昶希發張S卡。
圍觀其他幾位導演和李誠儒老師狠懟郭敬明後,不要忘記,點燃這個導火索的叫董思怡。
有人說新人很敢挑戰所謂導演的權威底線,倒不如是90後的一代表現更真實,更明確自己進入娛樂圈想要什麼。
這是給她一個舞台,她就要當主角的道理。
同理今年通過《清平樂》、《想見你》成名的任敏、施柏宇,首批8名S級中就這兩位和資歷豐富的胡杏兒沒有降級,足以說明他們的出類拔萃。
此外還有爾冬升直接評價”有機會當影後”的辣目洋子,非科班所展露出的演技已經威懾到了一幫所謂的老演員。
可以說不完全是流量主導,新生代已經直接用實力與行業對話,他們就是有無限可能。
“油膩”的三十代
說錯詞,演技不到位卻不自知,都比不上李溪芮說出下面這句話威力大。
油膩的三十代演員,討好的是郭敬明可能會提供的合作機會和背後的流量價值。
想紅,想出位的心,可以理解。
就這演技來說,反而還肯定了郭采潔的演員高光角色。
顯而易見李溪芮熟悉這里的游戲規則,想要的只是一個知名”人設”罷了。
可能吃這行飯的,誰都不是傻子,趙薇忍無可忍下戳破了肥皂泡。
女演員哭泣,心思沒有放在該呈現出的作品上,卻重點強調演員自尊心的這一幕,尷尬且恥辱。
能用”愛表演”來博取同情嗎?市場肯定不相信眼淚。
婁藝瀟、王莎莎兩人有著同樣的問題,30 左右該發力的階段受到阻礙,自己卻靠著角色紅利掩蓋自身窘境。
童星出身的演員似乎很難走出原本模式化的習慣,表演只有情緒,不講故事。
“演技派”們的集中賣慘
看到現在,簡直想給爾冬升、趙薇頒發一個苦口婆心獎。
一檔綜藝成為娛樂圈的縮影,有出類拔萃新生代和奮力攀爬的中堅檔,還存在”倚老賣老”的實力雞湯型。
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以馬蘇、唐一菲為代表。細微到一顰一笑一皺眉都在自己設定中,演什麼都叫展示自我。
演員是故事的工具人,然而《三十而已》的唐一菲只是用加戲強調存在感,忘記了什麼是塑造角色。
陳凱歌也叫不醒為了滿足自己表演欲的人。
一致看好且認可其水準的馬蘇,實際上就是另一個隱藏版唐一菲。
她們渴望表現,卻不如新生代直接,靠著加戲突顯自己,忽略故事情節。
說她是被流量擠掉的實力演員,那恐怕只是蒙上的一層遮羞布而已,否則演出完成怎麼還是B級?
可怕的是被痛批矯情的李溪芮,作品成績不如馬蘇卻自信爆棚。
明明說錯詞的影響能忽略不計,演員本身非要沉浸在”我努力了這麼慘,我都入戲了怎麼你們還不認可?”的自我感動中。
她還搞不懂一個簡單道理,沒有誰會因為同情買單。
為戲付出是你本該承認的責任,這點對觀眾根本不重要。
看的是作品本身,不是考慮著呈現方式的你。
張大大表演那期爾冬升就說過,誰沒有壓力?不能說你很努力,很辛苦,觀眾就一定要捧場。
比如倒數第一的曹駿,背負著今非昔比的巨大落差,他何嘗沒有盡力去表演呢?整場發言有玩賣慘人設為自己說話嗎?
簡單的”我想繼續”,這才是熱愛表演的真情實感,所以自然得到了導演的愛護。
行走世間的人都不容易,哪裡都需要才華和努力。
套用趙薇的評價,任敏這組演員,台下的戲更精彩,年輕的流量為了揣摩角色,入戲至深痛苦到排練時得抱在一起痛哭,多麼動人。
還是那句話,實力不足不是靠自我感動式洗腦來實現的,娛樂資本逐利的形式無法改變,但要記住,始終能評價且決定市場需求的,只有被演技打動的觀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