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有很多臉熟人不熟的演員,很多年兢兢業業演戲後還是無法為大眾所熟悉。
現實就是這樣,想要紅起來不是說說而已,常常有人打趣說,混不下去還能回去繼承家業。
然而有些反其道而行之,有錢隨性,掙來的片酬還交不了油費,他是馮嘉怡,就是你打開電視轉台哪都有他,卻不知道叫啥名的演員。
把演戲當愛好
北京爺們馮嘉怡家境富裕,他父親軍人出身,退伍後就一直在經商。
馮嘉怡沒能滿足父親的願望,從小就對演戲產生了濃厚興趣,喜歡模仿當時最紅的張國榮、周潤發。
也許很多人小時候都這麼愛模仿電視劇,但馮嘉怡卻是真正想學習演戲。
然而他偷偷去報考表演培訓班的時候,卻被望子成龍的父親阻止了,被送往澳洲留學。
畢業後馮嘉怡留在了澳洲創業,沒有資本就自己打工,節假日經常在餐館洗盤子洗9個小時。
或許這個就是成功前必須要面臨的黑暗。
後來馮嘉怡再說起那段在澳洲最難忘的記憶,只有凌晨時自己沿著鐵路走回家的眼淚。
其實他能正式演戲,也是憑了朋友的關系。2006年他在好友滕華濤的介紹下參演了《雙面膠》,盡管戲份不多,但馮嘉怡的表現卻開始吸引了一些行內人的注意。
而立之年的馮嘉怡,把一個黑心醫生刻畫得入木三分。過了一把戲癮後,他堅定了自己要繼續往演員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有名的”奸商”
當然,演戲對半路出家的人來說絕非是演出來那麼簡單。彼時的馮嘉怡還從事了家裡的酒店生意,本就十分忙碌。
為了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一邊查看公司文件,一邊研讀表演數據,不斷揣摩角色精髓。
最初的引薦人滕華濤也說,並不是關系原因,而是馮嘉怡身上本來就有種極強的可塑性。
有心的人什麼時候出發都不算晚。
2009年,馮嘉怡再度與滕華濤合作,參演了《蝸居》中奸商陳寺福一角。隨著電視劇本身的火爆,馮嘉怡開始有了知名度,走到大街上甚至能被人認出。
這對馮嘉怡來說,遠比通過做生意單純賺錢來得滿足。
盡管以商人身份做演員取得了一定成績,馮嘉怡並沒有把自己禁錮在這個角色上,他也在不斷尋求轉型。
先後也在《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我的特工爺爺》、《控制》等電影中不斷豐富著演員形象,非科班出身,一樣能拓寬自己的戲路,摘掉固定標簽。
他演出的作品越來越多,人們得知他的真實身份後格外好奇,為何身價50億的富豪不躺在家裡等著數錢,卻要興致勃勃去跑龍套?
“富商”的執著
有人曾經爆料後馮嘉怡的真實身份。
就連曾經合作過的老戲骨張嘉益也調侃過,身價這麼高還來拍戲,片酬連油費都交不起。
畢竟當年馮嘉怡留學時才14歲,這不是一般家庭能否承擔的,因而很多人質疑他執著演戲是為了什麼。
馮嘉怡也承認過自己的商人身份,但是不像傳說中所說的家底豐厚。仔細琢磨也有可能,真的有錢又喜歡演戲,大可以自己出錢主演,何必熬這麼久還在跑龍套呢?
就算大老闆真的是沒時間,只能過著”上午生意,下午拍戲”的生活,也不應該因為他的身份帶著異樣角度去看待。
不是說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嗎?馮嘉怡做演員的這麼多年,有拿得出的作品,沒有鬧出過不堪的新聞,這不是很好的清流嗎?
憑本事,用能力說話的馮嘉怡,期待他繼續發光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
沒有必要去糾結他的身份,更應該注意馮嘉怡作為一個演員的本質,願他敢想敢拼的初心,能在娛樂圈的誘惑中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