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中有許多千古之謎,讓人費解到摸不著頭腦。最有趣的莫過於歌星抓逃榜,特別是不老歌神張學友,可謂是給我國逃犯抓捕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2018年半年內,張學友演唱會已然成為警察遵守的最佳據點,陸續有抓捕了46名逃犯或犯罪嫌疑人。
時代一進步,沒想到演唱會還能有這種功效。就連警察叔叔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紛紛表示盯著上了張學友,靠著他的日程來安排工作,這種奇妙的玄學一下就成了娛樂圈的無解之謎。
非偶像派天王
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張學友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可能只是一個熟悉的表情包。
但是要說起來天王,當年四大天王中,他是唯一深知自己屬於「非偶像派系」的人。
張學友一直被外界稱為實力派,但是歌神自詡只是個「愛唱歌的神經病。」
198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學友參加了一個被稱為「香港樂壇搖籃」的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沒有任何經驗的他直接脫穎而出,拿下了最終的冠軍。
23歲,就這麼簽約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寶麗金唱片。
剛剛進入娛樂圈,特別是做歌手,並沒有什麼一夜暴富的傳說,張學友甚至還拿不到分紅。
他一面要繼續以前的文員工作,一面要聽從安排錄制唱片。
好在老天爺賞飯吃,他第一張專輯《Smile》就在當時賣出個20萬的銷售佳績。
唱片公司很快趁熱打鐵,推出的第二張專輯也維持了20萬的數字,張學友終於放心辭去了自己的外職,一心專門做歌手。
樂壇注意到了他獨特的唱腔,有顯赫的樂評人甚至贊譽他的金曲已經達到了可以改變香港樂壇的水平。
賣不出去後開始「失控」
很遺憾的是,僅僅到了第三張專輯,張學友就沒有號召力了,唱片賣不動讓這個本來一直循規蹈矩的年輕人開始失控。
初嘗了娛樂圈光鮮後就一夜間淪為了無人問津,張學友只能靠酒精麻痹自己。
人生開始了徹底失控,曾經在梅艷芳的生日會上喝醉鬧事,也爆出過街頭喧鬧的失態丑聞。
當時的娛樂圈主要以正統偶像為主,對於這樣的新人就敢隔三差五鬧上風口浪尖,自然很難接受,大眾根本不需要他這樣的叛逆偶像,那個時候只要張學友一登舞台,台下的觀眾勢必會喝倒彩。
就這麼混沌好幾年,直到有一次他的好友結婚,他喝醉後大鬧一場,結果第二年這個朋友孩子滿月,張學友又故態復萌。
這才讓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繼續無止境傷害所有人,發誓不再喝酒。
唱片銷量不佳,為了掙錢他就去拍戲,那段時間一年內最多就拍了9部。有段時期坊間甚至開玩笑說他的演技被嚴重低估了。
這一生只愛唱歌
等到80年代末期,譚張兩人先後退出樂壇競爭,張學友靠著專輯《只願一生愛一人》重新翻身。
91年更是連發了兩張專輯,徹底把香港樂壇翻了個天,92年發行的《真情流露》,僅在香港地區就賣出了45萬張。
95年開始,他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在美國開唱,籌備自己的音樂劇,唱片銷量達到了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麥可傑克遜的成績。
終於取得了遲到已久的成功。
這些年他有意識降低了自己出現在媒體和大眾面前的頻次,不過每隔幾年就開上十幾個月的演唱會,永遠不需要串詞,沒有提詞器,不降調,不請明星幫唱,幾十年來沒有改變過專業,只是跟他的歌迷重逢一頓時間後就再度歸隱。
不過張學友的演出除了能抓捕逃犯外,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8排26座是一定空著的,據說是因為有位患病的歌迷生前的願望就是聽他的演唱會,結果沒有等到就離世了。
張學友聽說了覺得遺憾不已,只能在每次開唱的時候給這位歌迷留好位置,用心意等這位天堂粉絲再來聽歌。
粉絲真心實意支持偶像,他們也是心懷感恩的,這才是正常的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系,互相支持,一起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