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張一山也有演技翻車的一天。
《鹿鼎記》播出的時候,張一山冷不丁就成了群嘲對象,外界第一次發現對他的演技有高估。
不知道是否新劇過於尷尬,豆瓣評分罕見到才兩點多。
張一山與氣質女星李沁合作的新劇《親愛的你》也已悄然開機卻缺乏宣傳,不過比起遭遇了滑鐵盧的張一山,女主李沁才是那個更需要來一部爆款來證明自己的人。
盡管顏值和業務能力早已得到了認可,但不得不說,截止到目前李沁的作品,每一步都面臨著戲紅人不紅的局面。
靠氣質驚艷紅樓
江南姑娘李沁,人如其名,她一直像股清冽的風在慢慢滲透著這個娛樂世界,不爭不鬧,但你也無法忽略她的存在。
從這姑娘起步來說,恰好印證了娛樂行業那句心照不宣的基本標准,紅不紅,看長相!
不至於說這張稚嫩的臉就一定生出了星味,但必須承認,這是一張很有記憶點的臉。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當年走遍了各大院校的李少紅才一眼相中了她,啟用了彼時才18歲的李沁。
按年齡算,才中學生而已,何況李沁從小是專門學崑曲的孩子。能說多麼理解名著,那有點夸張,但勝在這股獨特的氣質,古典中別具明艷。
當年這部古典名著的翻拍並未激起多少水花,反而因為人物的服化過於怪異備受嘲諷。
只能說唯一受惠的,應該就是像李沁一樣被選中的演員,好歹算有了一定知名度。能飾演名著中的重要人物,這種機會絕對是可遇而不可求,任誰都要牢牢把握。
「非科班」的韌勁
趁著這股旁人無法復制的氣質,李沁的演藝生涯中多數以古裝角色為主。
雖說演出的主角不算多,但她從「紅樓」出道後接到的資源一直不錯。特別是《楚喬傳》中的元淳公主,人物經歷起伏大,對演員要求高,但對李沁來說也很幸運。
畢竟非科班的演員,最渴望的便是通過作品證明實力,說明自己不是靠臉吃飯的那一掛。
這場公主哭戲,李沁精湛的表演一度登上過熱搜,最抓人心的就是她很擅長演出人物的兩極化。
這一點在風評兩面性的《如懿傳》也有所體現,全網吐槽的情況下幾乎可以說只有她備受肯定。
有時候,非科班往往更能呈現出做演員的責任感。
就像現在因綜藝引發的學歷論,階層論熱議,正因為沒有經受過演技的專業訓練,懷抱敬畏之心的姑娘珍惜每一次機會,充滿了初入職場的韌勁。
只要有需要,她就能挑戰自己不斷做得更好。
難能可貴的是,為了飾演《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李沁並不在意所謂的曝光率,跟著劇組足足體驗了一年生活。
光是因飢餓飛撲到地上吃土的那一幕就刷爆了短視頻平台。
新生代中,可以說李沁是唯一靠努力摘掉了流量標簽的代表。
「閨門旦」貪戀浮華夢?
從觀眾緣來說,李沁一直是很討喜的演員。性格清冷,似乎對自己有著不一樣的要求,沒什麼緋聞也不愛鬧騰。
唯一的黑料,每隔一段時間會被拎出來討論一番。
那就是李沁曾是被國家重點培養了9年的崑曲「閨門旦」接班人,卻因為一心想進入娛樂圈而中途放棄。
難以相信本就不愛爭強好勝的李沁,為何一再被公開批評所謂不守信的問題,即便學校、劇本及她本人都曾辟謠。
外人認為的白費戲曲界大師蔡正仁的發掘培養之恩,殊不知學校一開始也並不反對。
問題點在於想不到形象清濯的李沁就此被選中,她是個唱戲的好苗子,但最終學校還是尊重了本人意見。
網上一再誇大的「三十年出一個的閨門旦」主要是校方對李沁天賦和當時成績的肯定。
並不代表當年的上海戲校沒有培養出其他的崑曲演員,這個行業也不會因為李沁的轉行而受到阻礙。
「背信棄義」這個詞對李沁來說,有點過於上綱上線了,而且就同屆同學來說,60人中一共有25人左右轉行,不至於對她如此刻薄。
固然李沁的轉行,存在違背契約精神的問題,對愛才惜才的學校是一種遺憾,但換個角度來說,人生其實哪有那麼多意外呢?
走出每一步後,只要自己不留遺憾,又有能承擔後果的勇氣就夠了。
試問誰不想在人生中有這樣改變命運的機會呢?祝福李沁,希望她保持清流姿態,迎來獨屬於自己的綻放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