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曾有一段蟄伏期。
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他是商場里無人問津的活動歌手,周圍關注打折活動信息的人群,並不會在意他歌裡面的詩和遠方。
李健曾勸說龐龍不要演唱「兩只蝴蝶」,因為效果並不一定好,可對方卻先於自己爆火了。
然而,現在的李健是大眾男神,而龐龍卻幾乎消失匿跡,變成了無人問津的過氣歌手。
據說這一切是從他瞧不起劉德華開始的,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
被迫靠音樂謀生
網上總有些喜歡過度神化的說法,龐龍當年也曾是主人公之一。
說的是這個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從小不務正業過度痴迷音樂。盡管家裡生活困難,寵愛他的父母還是給龐龍買了把吉他讓他發展愛好。
可這孩子無心上學,惹怒父親直接把他的吉他從樓上砸了下去。
生活哪有這麼多戲劇化吶!
成名後的龐龍曾多次辟謠,說起來倒有點哭笑不得。起初他走上這行,並不是喜歡音樂,而是迫於家裡生計被迫去當駐唱掙錢。
白天上學,夜晚表演,補貼不多卻能極大緩解父母身上的重擔。不知不覺,龐龍被迫掌握了豐富的樂理知識與歌唱技巧,無形中為將來的命運埋下伏筆。
備受冷眼,一唱成名
或許是從小過早地接觸過社會。龐龍並不是尋常的工人子弟,心裡總渴望走出去闖出一片天。
25歲那年,龐龍成功考取沈陽音樂學院,並且以總分前十名的成績進入通俗系演唱專業。
他感到血液里不安分的因子在蠢蠢欲動,就差一個機會證明這些年沒有白挨苦。
2000年,華語樂壇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年,港台天王周傑倫用首張專輯打下江山,內地則有鋒芒正盛的羽泉組合先後推出了《最美》和《冷酷到底》。
剛剛畢業的龐龍,毅然選擇賣掉老家房產想趕一把最好時代的浪潮,他湊足50萬資本做了名北漂。
可現實並非說你准備好了,成功便能順理成章。傾家盪產推出了首張專輯,最後卻賣了幾十份。
心灰意冷的龐龍只得作罷,重新做起了酒吧的駐場。畢竟夢想還是要立於現實才能存在,溫飽不足,何以成名?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等你平靜決心重頭再來時,新的機會又找上了門。
求學時期的好友牛朝陽主動上門,告知龐龍有一首歌非常適合他。
可就連龐龍自己也不信,又土又俗的歌能令自己唱紅。
如今的人可能對網絡歌曲的類型見怪不怪,當時的年代則強調通俗歌曲還得具備一定的藝術性。
最終事實說明,只要是老百姓喜歡的,跟藝術不藝術根本就沒有關系,關鍵得看是不是貼近生活,能不能唱到觀眾的心坎里。
狂賺2億多,卻自求雪藏
偏偏就是這首誰都不看好的《兩只蝴蝶》,作為劉曉慶投資電視劇《281封信》的插曲問世卻創造了神話。
一首單曲便為龐龍所在的公司創收2個多億利潤,彼時正是手機彩鈴流行的時期,大街小巷隨處都能響起這首歌,可謂是火遍了神州大地。
演唱者龐龍先後四次登上春晚舞台,風頭一時無兩。
巔峰之時,龐龍志得意滿,一時在歌壇竟找不出對手。
2011年,他就有了北京開演唱會的機會。可恰恰就是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變成了龐龍顛覆的開始。
正巧「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也在同天開唱,有記者采訪時龐龍顯得格外自信,自詡音樂學院出身的人不見得會輸。
沒想到就是這句話被過度解讀,外界紛紛認為龐龍人紅就飄,傲慢到看不起劉德華。
他朴實的歌者形象被徹底顛覆,身處輿論漩渦中央後,龐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原本針對《兩只蝴蝶》的口碑就很兩極化,特別是激烈反對方指責庸俗的歌曲給整個流行樂帶來了負面影響。
偶然去大學演出的龐龍,一度被台下的觀眾瘋狂扔硬幣,喝倒彩,觸發他產生了退出念頭。
業內也有傳聞稱是因為利益分配,龐龍與經紀公司鬧解約導致被雪藏。多年後他才有機會說明,其實是自己主動要求雪藏。
想來龐龍並不在意什麼網絡神曲教父的標簽,他是投身音樂追求自我的人。
這些年沒有了浮華世界的誘惑,龐龍一邊回到母校教學,一邊堅持音樂創作,被人遺忘沒關系,只要能一直在音樂里感受美好就行!
不管怎麼說,龐龍從過去到現在的音樂成就,註定他的名字會刻畫在時代里。
唯有熱愛使生命悠長,祝福龐龍能盡情在音樂中收獲他想要的一切。